一名30歲藥廠女業務代表自數月前某日起,只要一抬頭飲水,特別是瓶裝飲料時,就會感到一陣暈眩,持續數秒鐘。當日晚上睡覺時,只要一向左側臥,就會感覺到身體正在旋轉,一睜開眼,就見到眼前景物也在旋轉,惡心想吐,只好盡量保持著向右側臥,不翻身。起初以為是工作勞累或睡眠不足所致,並不以為意。
一名30歲藥廠女業務代表自數月前某日起,只要一抬頭飲水,特別是瓶裝飲料時,就會感到一陣暈眩,持續數秒鐘。當日晚上睡覺時,只要一向左側臥,就會感覺到身體正在旋轉,一睜開眼,就見到眼前景物也在旋轉,惡心想吐,只好盡量保持著向右側臥,不翻身。起初以為是工作勞累或睡眠不足所致,並不以為意。
一名28歲女性洋酒業務,自從一年前確診COVID-19後,頻頻苦於咳嗽,喉嚨一直有痰,有時會呼吸困難。若咳嗽太用力,還會突然暈頭轉向,嚴重時會惡心嘔吐;一直以為是「長新冠」,只能長期服用成藥,企圖清肺、潤喉及爽嗓。就在某次早晨起床,猛然打了一個噴嚏,馬上跌倒在地,大約十分鐘後,才能起身爬起,彷彿剛剛來一個「暈眩風暴」。
就醫時,我請她把頭先向右轉再躺下,或是先躺下再頭向右轉,均可就見到其眼球在快速地旋轉,原來是「右側水平及後半規管之耳石沉積症候群」(canulolithiasis)。電腦斷層發現她有嚴重的鼻竇炎,另外,右側上半規管上方跟腦部相通,兩者間並無間隔,原來還有上半規管裂症候群(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在暈眩門診中,很多長期患病者,其實是結構性半規管病變作祟。在正常狀態下,此病變不會有症狀,只有在特殊狀況下才會發病,這是因為裂隙(或瘻管)、局部狹窄、扭曲變形和發育不全有關。
▲圖解說明結構性半規管病變致暈機轉。
一名50歲女性這幾年來每晚睡前一躺下,就感覺身體輕輕搖晃,宛如躺在小船內漂浮於湖邊;每天早上起床後總覺得身體不平衡,好像正向前翻滾。某日半夜尿急突然起床如廁時感到一陣暈眩,回去躺床時見到天花板快速旋轉,惡心想吐。她以為是腦中風,緊急送醫,電腦斷層檢查並無異常。
病人後來轉至暈眩門診,我請她頭向左轉、快速躺下,見到她眼球在快速地旋轉,原來是左側後半規管耳石沉積症;在施行耳石復位術後,她的暈眩就消失了。接著,她道出這數年來的睡前怪症狀,一直以為是「腦神經衰弱」引發幻覺,請我順便診治。
該患者其實罹患「姿態性橢圓囊耳石斑症候群」(positional utricle otolithic syndrome),通常都有過敏體質,例如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大量組織胺循環到內耳,干擾耳石膠的生成,使其品質不良。一躺下,耳石斑連同耳石膠從橢圓囊滑落,因重力因素流到低處,刺激底下的纖毛,患者以為身體正在搖晃,一翻身,還會再搖晃一次。
在暈眩門診中,平均每年會收治2、3名因慢跑而眩暈者 ,他們都很擔心是否心肺功能出現異常,或是自律神經失調,但身體檢查大都正常,更無心血管疾病,只好事前服用止暈藥,或是隨身準備藥物,患者常常會問,這到底是怎麼了?以下是可能的原因說明:
一,過敏性耳石器症候群:
患者具有過敏性體質,組織胺經由前庭動脈,進入橢圓囊,干擾耳石膠生成。耳石膠品質不良,無法黏住耳石,當患者跑步時,耳石掙脫耳石斑,進入某一支半規管,通常是後半規管。運動結束後,移位耳石開始沉積,就會在患者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時,繼續帶動半規管內淋巴液的回流,誘發眼震和眩暈。
一對30歲左右的情侶月前激烈爭吵,男生打了女生一巴掌;之後女子走路時總覺得腳底「輕飄飄」,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就覺得身體在旋轉,一天內發作好幾次不勝其擾,男友也甚感愧疚。原本以為是腦部受傷,然而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並無異常發現。
在暈眩門診,因「家暴」頭部外傷後暈眩者不勝枚舉,大多是女性,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位於內耳橢圓囊內的耳石斑,由耳石顆粒群、耳石膠及立體纖毛構成,用於感受人體水平方位前後左右的加速度;當頭部或顏面某一側受到打擊時,該側耳石斑瞬間受到強烈相對加速度擠到一邊,立體纖毛受到拉扯而斷裂。等到耳石斑恢復水平時,耳石顆摻進耳石膠,兩側前庭輸入不對稱,當患者走路時會覺得不平穩,好像走在泥濘地上,這就是「創傷性耳石斑症候群」。
又耳石顆粒脫離耳石斑,進入某一支半規管沉積其內,成為「管耳石沉積症」;或是繼續繞一大圈,到達半規管根部壺腹,黏在膠質頂帽上,成為「頂帽耳石黏著症」。之後,只要患者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就會感到暈眩,此為「耳石症」。
▲ 40歲女性這幾年來,只要一快速抬頭及點頭就覺得景物晃動,也常頭昏眼花,經醫師觸診及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是「上半規管外淋巴瘻管」。
一名40歲女性,這幾年來,只要一快速抬頭及點頭,例如刷牙漱口或舉杯喝水時,眼前景物會晃動。搭車時,很怕行經顛簸路面,例如減速丘或石子路,會頭昏眼花。
暈車、暈機、暈船常讓人傷腦筋又很不舒服,許多人會透過暈車藥預防,不過其實抓到重點也可以搭配運用其他方法幫助防範。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陳建志醫師指出原因關鍵及應對方法,也提醒若出現其他2種情況要留意可能是其他問題所造成,應盡早檢查。
在門診中,有時會遇到去過遊樂園後,回來卻苦於眩暈者。他們有共同點都搭過雲霄飛車,剛下雲霄飛車走路時覺得腳底「輕飄飄」,步伐踉踉蹌蹌,以為還在「暈車」;翌日起,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就會覺得四周在旋轉,一天內發作好幾次,嚴重時惡心嘔吐或頭痛發作,以為魂魄還留在遊樂園。數日後病症依舊,也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這是耳石斑受損所致。位於內耳橢圓囊內的耳石斑,是由耳石顆粒群、耳石膠及立體纖毛所組成,用於感受人體水平方位前後左右的加速度。當雲霄飛車急速轉彎時,兩側耳石斑因離心力被猛烈地甩向一邊;反覆幾次,立體纖毛受到拉扯而斷裂,耳石斑劇烈搖晃,耳石顆粒混進了耳石膠。之後,當患者走路時會覺得不平穩,好像踩在棉花上或走在剛退潮的沙灘上,稱之為「創傷性耳石斑症候群(traumatic otolithic syndrome)」。
耳石顆粒因離心力脫離耳石膠,順著內耳淋巴液迴流,進入某一支半規管內,沉積其內,成為「管耳石沉積症 」;或是繼續繞一大圈,到達半規管根部壺腹,黏在膠質頂帽上,成為「頂帽耳石黏著症 」。之後,只要患者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就會出現短暫的暈眩,稱之為「良性陣發性姿態性暈眩症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syndrome)」。如果一直苦於姿態性暈眩,患者害怕改變姿勢,常常僵直著身體搞到全身痠痛;每晚準備睡覺躺下前,害怕暈眩發作,成為一種精神壓力,儼然「睡眠恐懼症」。
▲ 圖解說明該結構性半規管病變,以及耳石受困引發病症。
1名60歲女性,近1年來,每每久坐後,一起身,就見到眼前景物在晃動。以為是睡眠不足所致,在服用鎮靜安眠藥物後,狀況依舊。有次外出旅遊住飯店,半夜起床尿尿時,見到床前窗簾在扭轉,似乎有東西在裡面,以為鬧鬼,嚇得癱軟在地,收假後趕緊去收驚。以為是腦部病變引發腦神經衰弱,接受過核磁共振檢查及智能檢查,並無異常發現。
一名40歲女性在一個月前,參加朋友婚宴時,同桌遇到一位男性朋友,兩人情投意合,宴會後相約同車出遊,猶如乾柴遇到烈火,車停路邊就開始翻雲覆雨…。隔日早上一起床,她就見到眼前景物「扭」了一下,接著走路時,覺得步伐輕飄飄的,好像踏在泥濘地上,一轉頭就暈一下,連躺下也會。以為是婦科疾病作祟,看過婦產科診所。以為是腦中風,接受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結果也正常。
來到診間,我請她頭向左轉,一躺下,就見到她眼球在快速地旋轉,再坐起,眼球則反向旋轉,原來是罹患了左側後半規管耳石沉積症。另外,再檢查她的鼻腔,發現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兩側鼻腔黏膜呈現蒼白色,滿是清澈鼻涕。
在暈眩門診,「車震後耳石症候群」(post-amomaxia otolithic syndrome)不算常見,起因於患者已有過敏體質,大量組織胺循環到內耳,引發內耳炎,橢圓囊內耳石膠生成品質不良,加上耳蝸分泌出蛋白質濃度較高的內淋巴液,比重較大,會使耳石斑向上浮起。車震時,持續且劇烈之頭部及身體晃動,耳石斑也跟著晃動,耳石脫離耳石斑後,順著內淋巴液循環,沉積於某一支半規管內,就會在患者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時,依著重力或慣性,繼續帶動內淋巴液流動,出現眼震及暈眩。
一名60歲婦人2年來老覺得走路不平衡,每早一起床只要雙腳一著地,彷彿有電流從腳底向上竄,通過兩側小腿,最後到達腰部;特別是冬天踩在冰涼的大理石地板上,更為明顯。近來,晚上睡前一躺下就見到天花板在順時鐘旋轉;早上起床一站起來不僅雙腳不適,還感到暈眩。
就醫時,請她頭向右轉,向後躺下,見到她眼球在快速地旋轉,原來罹患右側「後半規管耳石沉積症」,隨即安排復位術後,治癒她的暈眩。她順便提及這2年來的雙腳怪病,請醫師順便幫忙診治。醫師用牙籤尖端輕刺她雙腳及雙腿,發現第五腰椎、第一及二薦椎皮節感覺減弱,腰部、大腿、小腿及兩側足底部位一壓就痛,X光顯示第五腰椎及第一薦椎椎間盤狹窄,原來是罹患「坐骨神經病變性反射性足底筋膜炎」。
根據解剖,腰椎及薦椎脊神經離開脊椎孔後,又交錯融合在一起,構成薦神經叢;接著分出腓神經、脛神經及會陰神經等比較大的神經,以及幾個負責支配臗部、骨盆部及大腿肌肉的小神經;腓神經和脛神經合成坐骨神經,繼續向下通過大腿、小腿,最後到達足部,這是人體最長最寬的單一神經。一旦腰椎及薦椎脊神經受到壓迫,傳進大腦後,誤以為坐骨神經所分配區域出現病變,於是相關區域肌肉反射性收縮,企圖保護病變處,反而肌肉痙攣、乳酸堆積,真的產生疼痛,久而久之形成慢性發炎。
一名40歲婦人某日早上起床後,只要一轉頭就會感到天旋地轉,躺下去仍如此,連路都走不穩。以為是「耳石症」,前前後後接受過復位術二十多次,每每在治療後當晚,暈眩會緩解一點,但隔日起,又恢復原狀,最後只好天天服用止暈藥,方得以控制病症。
就醫時,我剛開始也認為是「耳石症」,但發現她兩側鼻甲有嚴重過敏,且身體有多處紅疹,建議先口服抗組織胺至少兩週,才進行復位術,居然就不再暈眩了,她很驚訝地問道
▲情境照,檢查師正在進行暈眩相關電生理檢查,以找出暈眩病因。(照片提供/陳建志)
據報載《婦遭推拿師性侵 不惜「再一次」蒐證》,南部一名婦女,長年苦於暈眩,因為藥石罔效,經人介紹接受民俗療法,在接受氣功推拿調理經絡時,遭性侵得逞,為了蒐證,苦忍「再上一次」,完事後搶衛生紙自救,最後成功地把不肖治療師繩之以法。
文/陳建志 醫師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
一名三十五歲孕婦,懷孕已經二十多週,肚子就已經大得像一顆西瓜,走路很不方便,常常腰酸背痛,睡覺也必須側臥,否則會喘不過氣來。有一天清晨,當她起床,想要去尿尿時,突然看到眼前的景物都在旋轉,差點跌落床下,只好乖乖地躺回床上;雖然眼前東西都不轉動了,卻開始出現相當嚴重的乾嘔,肚子裡的胎動也突然變得相當地明顯。驚恐之餘趕緊送醫,婦產科醫師檢查後,確定沒有流產的風險,但只要她一側身或轉頭,眼前景物仍會旋轉,接著乾嘔,只好轉到了暈眩門診。
文/陳建志 醫師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
一名二十四歲女性科技業員工,因為工作關係,從台北調到南部來。剛到南部的第一天,就在新工作地點的員工陪伴下,找了一間套房,放下行李後,看到滿是灰塵的新屋,就開始打掃了。
文/陳建志 醫師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
一名六十六歲男性教養院董事長,自年輕起就罹患一種會週期性發作的怪病,每隔數月就會發作一次頭暈想吐,在發作前,兩耳還會聽到嘰嘰叫聲音,頭部兩側還會感到緊緊地,好像被鉗子夾住,很不舒服,會吃不下東西,肩頸痠痛。過來一天都只能躺在床上休息,不能工作。曾因此求診,醫師說是「梅尼爾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