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70歲男性,某日早上起床時,發現視力模糊,眼前景物會互相重疊在一起,向右注視時,更為嚴重。但向左注視,或者蓋住任一眼時,視力又恢復了正常。開車時,總覺得眼前汽車路線是歪斜的,就連閱讀書報都有困難。若眼前景物移動太快,則會感到暈眩。只好用眼罩罩住右眼,只用左眼注視,才能正常活動。
併發外展神經病變
就醫時,醫師發現右側眼球外展肌功能障礙,當患者向右注視時,右眼偏轉少了25度角。以為是腦中風或腦腫瘤,接受過核磁共振檢查,並無異常發現。後來,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側顱底蝶骨體密度偏低,原來是罹患了蝶骨體骨髓炎(圖1),併發外展神經病變。
根據解剖,蝶骨位於顱底,形狀就像一隻正在展翅飛翔的蝴蝶,故以此為名。外展神經離開腦幹後,通過蝶骨體旁邊的海棉靜脈竇,最後進入眼眶,支配眼球外展肌。一旦鼻腔蝶竇內黏膜破損,細菌感染黏膜下組織,進入蝶骨體,感染骨髓,局部骨組織腫脹,向外壓迫海棉靜脈竇,並壓迫外旋神經,造成該神經功能不良(圖2)。當患者向右注視時,右眼無法向右旋轉,於是出現複視(圖3)。
此病治療,類似於急性鼻竇炎,先自鼻腔中鼻道後方,取得含有蝶竇分泌物的鼻涕,進行細菌培養;選擇適當的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口服或靜脈注射均可,須持續至少2週,不能隨便自行停藥。必要時,可以使用副腎皮質素,減少骨髓水腫,解除神經壓迫。
此病若不治療,不僅複視造成生活不便,若細菌感染突破骨膜,進入海綿竇,恐致竇內栓塞,造成頭痛、眼窩疼痛、眼瞼下垂、發燒等症狀,引發顱內感染恐致命。
治療須仰賴抗生素、副腎皮質素及抗凝血劑,療程長達數月,必要時得手術引流。
註:陳建志醫師為 衛福部審定耳鼻喉科神經科雙專科醫師,治療專長為暈眩、耳鳴及咽喉炎,發表過醫學學術期刊論文共計210篇 (2024/8統計),現為 元景診所專任主治醫師 及 健仁醫院暈眩自費專診兼任主治醫師,之前為高雄榮總耳鼻喉頭頸部暈眩門診主治醫師、台中慈濟神經科主治醫師、義大癌治療醫院神經科及耳鼻喉科兼任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