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志 醫師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
一名三十歲女性,自從七年前的夏天某一日,吃過一次冰沙後,就會一直感到咽喉部位有一層冰涼的膜貼在上面,吞也吞不下去,吐也吐不出來,症狀嚴重還覺得緊緊刺刺的。
當工作壓力大時,咽喉部位的奇怪的感覺就會更加地嚴重,這冰涼的膜會開始移動,害她必須不停地吞口水,才能暫時減緩這種症狀。
曾造訪過幾個醫師,做過各種內視鏡檢查,都無異常發現。
咽喉妄想症 (pharyngolaryngeal delusion)
該患者所罹患的,其實是 咽喉異常感症候群 (globus pharyngis) ,又稱之為咽喉妄想症(pharyngolaryngeal delusion)(備註)。
致病因-腦幹神經核的錯誤記憶及神經反射!
根據神經解剖學,舌咽神經及迷走神經在頸部深處的咽喉兩旁,會組成複雜的咽神經叢,把咽喉部位的感覺訊息向上傳遞進入腦幹神經核;必要時,腦幹會做出反應,再經這複雜的神經網絡,把運動訊息傳回咽喉部位,造成局部肌肉的收縮。
偏偏有些患者的腦幹,居然會對咽喉發炎或黏膜損傷後的症狀產生記憶,不斷地把訊息「逆行性」地傳回咽喉部位,發生「神經炎性反應」與肌肉收縮;接著,這些炎性反應所引起的感覺訊息又被傳回給腦幹…,如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繼續加重這種錯誤記憶。
在這位患者,應該是七年前吃冰沙時,冰沙對咽喉部位的刺激,傳到腦幹神經核後形成記憶,於是形成錯誤的神經反射迴路,造成持續性的咽喉異常感症 (備註)。
治療
● 標準療法:消炎止痛劑、止咳化痰劑、氫鉀幫浦阻斷型制酸劑,均為健保給付,但僅能治療部分患者。
● 迷走神經調節療法:特定比例的消化酵素及維生素B群等複合療法,可以逐漸打破這種位於咽神經叢與腦幹神經核之間的感覺性惡性循環與錯誤記憶。
衛教
建議讀者,若感冒或被魚刺哽到後,喉嚨卡卡、緊緊、冰冰、熱熱、有痰或疼痛感覺持續超過三週時,就有可能已經開始罹患咽喉妄想症,宜儘早接受正確的治療。
😉註:陳建志醫師為 衛福部審定耳鼻喉科神經科雙專科醫師,現為 元景診所專任主治醫師 及 義大癌治療醫院神經科兼任主治醫師,之前為高雄榮總耳鼻喉頭頸部暈眩門診主治醫師、台中慈濟神經科主治醫師😁
本院交通資訊 https://www.prospect-clinic.com.tw/traffic.html
本院聯絡方式 https://www.prospect-clinic.com.tw/inform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