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41歲女性,近幾年來,每天都頭痛,均從左邊太陽穴開始,蔓延到眼眶及頸部,得趕緊服用止痛藥,否則會噁心嘔吐。會突然眼前發黑,接著見到過去生活場景或生命體驗,儼然「人生走馬燈」,一天來個3-4次,感到恐懼。原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引發慢性偏頭痛,長期服用血清素受器調節劑,病症依舊,也以為是癲癇發作,接受過腦波檢查,並無異常發現。
攜子看病突癱軟 平躺20分鐘才恢復體力
某日,她攜帶幼子到診所就醫。醫師請她坐上治療椅,手腳環抱住病童,用力固定頭部,避免亂動。等到醫師做完治療,當她鬆手放開小孩的那一剎那,隨即神情恍惚,全身無力,癱軟在旁。平躺大約20分鐘後,才恢復了體力,行動自如,但頭痛接著發作了。
以為腦中風,安排動脈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左側內頸動脈內有一處血流發生了缺損,原來罹患了內頸動脈狹窄。
此病起因於該處動脈內膜破損,炎性細胞聚集,局部組織腫脹,攔截膽固醇、紅血球及血小板,形成斑塊,管腔狹窄。一旦影響到大腦前方循環,腦組織缺氧,自由基刺激微細動脈內皮,三叉神經末梢釋放出大量降血鈣素相關基因類胜肽 (CGRP),擴張腦動脈,恢復腦血流,卻也經由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
當患者環抱病童時,得秉氣凝神且全身用力。等到壓力解除,全身放鬆,大量血液流向週邊肌肉及肢體末梢;胸內壓解除,主動脈血壓驟降,於是腦血流下降,發生暫時性腦缺血。
需防血栓並控制三高 慢性頭痛勿輕忽
此病治療,會建議長期服用乙醯化水楊酸或保栓通等抗血小板劑,避免動脈狹窄處之血液亂流形成血栓。建議長期服用二十碳五烯酸(EPA),穩定動脈內皮。控制血脂、血壓及血糖,避免動脈斑塊愈長愈大,加重狹窄。
不明原因之慢性頭痛,切莫盲目長期服用止痛藥,以免變成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宜先查明病因,若有重大病變,得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轉載自自由健康網
註:陳建志醫師為 衛福部審定耳鼻喉科神經科雙專科醫師,治療專長為暈眩、耳鳴及咽喉炎,發表過醫學學術期刊論文共計210篇 (2024/8統計),現為 元景診所專任主治醫師 及 義大癌治療醫院耳鼻喉科兼任主治醫師,之前為高雄榮總耳鼻喉頭頸部暈眩門診主治醫師、台中慈濟神經科主治醫師、義大癌治療醫院神經科兼任主治醫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