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志醫師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  

一名41歲女性,每當改變身體或頭部姿勢時,不僅會眼前一陣發黑(台語「黑暗矇」)右側頭顱深處會感到痠痠刺刺的,彷彿有數百支針在扎,嚴重時連右側頸部也會痠痛。原本以為只是一般的頭痛,長期服用止痛藥後,依然沒有改善。不僅如此,家人發現她常常會忘記重要約會,甚至連剛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記不得,性格也變得鬱鬱寡歡,對很多日常事務都失去了興趣,一開口就只是抱怨頭痛。就醫時,腦部電腦斷層顯示右側前方大腦出現了腦迴擴大,顱骨下出現了空腔,證實是罹患了疼痛性腦萎縮症候群 (painful brain atrophy syndrome)


疼痛性腦萎縮症候群.jpg

紅圈處顯示右側大腦已經萎縮,正是她所指頭痛的區域。

該病起因於反覆的腦部缺血,在缺血過後,大腦組織發生了無氧呼吸,乳酸堆積在腦組織內,刺激血管壁上的痛覺受器,出現疼痛。倘若缺血嚴重一點,一部份細胞缺氧水腫,就會出現類似腦中風的症狀,例如視力模糊、身體麻木、肢體無力、眩暈、耳鳴…等症狀。隨著缺血次數增加,受損細胞愈來愈多,患處區域的容量減少,腦部發生萎縮,繼而影響到記憶與認知,患者會疑神疑鬼忘東忘西,甚至性格發生變化,儼然罹患了失智症。

治療首要改變腦血流,先解決腦血管阻塞的位置,以免持續的血流不穩傷害腦皮質。倘若只是血管痙攣時,長期服用三號Omega酸可以潤滑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液的黏滯性,避免中風;倘若是動脈硬化狹窄,就只能仰賴支架擴張術,或是長期服用抗血小板劑或抗凝血劑。需注意的是,已經發生萎縮的腦組織確定是永遠無法恢復,但即時治療可以避免腦組織持續萎縮。

敬告讀者,罹患慢性頭痛時,長期服用止痛藥無法治療血管痙攣、阻塞或狹窄,反而會造成成癮與依賴,變成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症候群,延誤中風或腦萎縮的治療契機。因此,有慢性頭痛者宜正確就醫。

 


註:陳建志醫師為 衛福部審定耳鼻喉科神經科雙專科醫師,現為 元景診所專任主治醫師 及 義大癌治療醫院神經科兼任主治醫師,之前為高雄榮總耳鼻喉頭頸部暈眩門診主治醫師、台中慈濟神經科主治醫師😁

本院交通資訊 https://www.prospect-clinic.com.tw/traffic.html

本院聯絡方式 https://www.prospect-clinic.com.tw/information.html

arrow
arrow

    prospectmed6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